在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持续重塑的当下,云拓智库继续以跨领域研究为核心驱动力,推动智库功能从“趋势洞察”迈向“创新赋能”的新阶段。2025年10月,云拓智库在研究体系、协同机制与产业生态建设方面均迎来重要里程碑,标志着其“研究–转化–共创”的方法体系进一步成熟。
一、智库研究体系的升级:从跨领域到跨系统
在原有“理论–数据–场景”方法论基础上,云拓智库于10月正式推出“系统交互模型(SIM)”框架,旨在通过跨系统数据协同与因果推演模型,实现对技术扩散、产业演化与政策响应的动态模拟。
这一模型已在“AI安全治理”“绿色智算基础设施”与“产业数字化韧性评估”等重点研究中投入应用,为政府、企业与资本机构提供了可视化、可验证的决策支持工具。
二、“共创式研究实验室”启动,探索智库新组织形态
10月中旬,云拓智库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,共建“云拓共创研究实验室”(Co-Lab Initiative)。
该实验室以“边研究、边落地、边验证”为核心运行机制,聚焦生成式AI、智能制造、城市数智治理等领域,通过场景嵌入与多主体协作,推动研究成果即时应用。
首期合作项目包括:
《生成式AI在知识服务领域的落地路径》白皮书
《智能制造生态创新指数(2025)》
《数智城市政策沙盘实验》
三、数据与指数业务的纵深拓展
云拓数据中心于10月完成“全球科技趋势数据库2.0”升级,新增覆盖12个重点国家与45个战略产业的数据模块。
同时,云拓指数体系首次引入“技术扩散速度”“政策创新敏感度”“社会接受度”等复合指标,为评估产业创新生态提供更全面的定量工具。
这一升级为智库的研究成果产品化与决策可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四、开放合作与知识共建的加速推进
云拓智库在10月还发起“知识操作系统(KOS)共建计划”,与地方政府、产业园区及高校智库共享研究工具、数据接口与模型算法,推动智库方法论的可复制化与本地化。
该计划的首批合作单位包括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、粤港澳科技研究院及若干新兴产业园区,标志着云拓“智库即平台”的理念正式落地。
五、从“研究者”到“行动者”的角色跃迁
云拓智库始终认为,真正的研究应成为创新的前置行动。
在10月的发展历程中,云拓不仅完善了自身的方法论体系,更通过平台化、场景化、工具化的实践路径,将“跨领域研究”转化为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的现实力量。
未来,云拓智库将继续以“洞察趋势、赋能创新、驱动未来”为使命,构建全球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对话平台,成为连接研究、政策与行动的核心引擎。